
龙春林,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主任、民族医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担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农林学部委员、农业农村部第二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野生植物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和住建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建立“云南省龙春林专家工作站”。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民委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带头人才、贵州省高校候鸟型高层次人才、中央民族大学杰出人才(B档)。历任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民族植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际人文植物学会教育与拓展委员会委员、伦敦林奈学会会士。曾任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前期工作组组长、总工程师,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助理,国际民族生物学会理事,教育部植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与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thnobiology and Ethnomedicine副主编和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副主编,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等3本SCI期刊编委,以及《生物多样性》《中国现代中药》《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等6本国内期刊编委。
研究领域:从事国家安全学(生态安全)、民族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植物学、生物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工作。致力于我国边疆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研究,成果和事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入选各年度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受邀在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和重要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或主旨报告30余次。
学术研究:发表论文483篇,其中SCI收录367篇、SSCI收录11篇(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282篇);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7篇。编写及主编著作25部。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22件。发表新物种36个。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项目63项。指导(含联合指导)142名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学位,其中博士38名、外籍2名;培养博士后2名,其中蒙古国1名。指导11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名获宝钢优秀学生奖、6名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名获省部级优秀毕业论文,实现高质量就业;指导本科生分别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北京市银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成果奖,指导创新班本科生全部进入知名学府深造。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级别奖励和荣誉23项,包括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国际奖2项,其中哈什伯杰奖Harshberger Medal是其创立以来仅有的两位中国获奖者之一。获首届中央民族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第二届中央民族大学“杰出育人奖”、第二届中央民族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带头人,以及中国生态学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和称号。科普著作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畅销书、中华读书报等排行榜;科普作品、演讲、视频等传播广泛,受众超过千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