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界资讯 -> 正文

马振超: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治理必须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发布日期:2022-04-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点击量: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治理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而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来源于防范化解风险的国家安全治理。国家安全治理需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指导,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内涵的不断丰富发展,不仅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国家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因此,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治理必须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不断拓展而丰富的开放思想体系

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治理必须首先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开放的思想体系。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内涵不断地拓展、丰富和深化。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同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并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十点要求。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中提出,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统筹做好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的不断拓展、丰富,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开放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中国共产党安全观的继承与发展

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治理必须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渊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安全思想,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这一系列思想的系统总结和发展。这种继承与发展,意味着总体国家安全观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安全指导思想。


古今中外丰富的国家安全思想渊源

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念的继承与发展,还渊源于古今中外丰厚的国家安全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念、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无产阶级的政党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以德治国观念、天下观念、治国安邦的思维;西方安全理论中的主权观念、集体安全等,以及当代多学科多领域关于国家安全的研究成果,都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渊源。全面梳理和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思想渊源,不仅能够充分体会和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新性、先进性和时代价值,而且能够为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理论的构建和丰富、国家安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安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国家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学术资源,为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治理提供学理基础。


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

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对党的国家安全思想与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十八大以来,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其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大安全治理格局的构建奠定了思想基础,必须深刻理解把握。


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着深刻的价值理念和时代内涵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新之处,还体现于不断丰富发展的价值理念和时代内涵。尤其体现出时代内涵的价值理念:一是国家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内涵,将人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价值和基础,蕴含着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理念;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二是国家安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时代内涵,深刻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和社会主义制度安全的核心,是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实质。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仅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三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不仅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更展示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马振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