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是中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后一年,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 SDGs)推进的关键节点。11月19日,由世界旅游联盟委托中央民族大学李燕琴教授团队编写的《从旅游减贫到乡村振兴·旅游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研究报告在“2025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期间正式发布,中央电视台对此予以报道。

世界旅游联盟是2017年由中国发起成立的综合性、非政府、非盈利的国际旅游组织,以“旅游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为宗旨。以旅游促进减贫是世界旅游联盟的重要使命,2018-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联合世界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连续三年发布《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旨在凝聚全球旅游减贫智慧,向世界推广中国的旅游减贫经验。
为总结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内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和经验,李燕琴教授团队协同世界旅游联盟,从7年来联盟累计发布的关于旅游减贫和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300个案例中,选取近50个进行系统性回访,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个开展深入研究,立体式呈现中国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为从事全球减贫及乡村振兴事业的实践者提供借鉴和启示。报告总结了中国乡村旅游从减贫到振兴可持续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中国在不同阶段的宏观政策制定特征以及防返贫路径设计。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在推进旅游减贫、乡村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时,系列政策工具注重围绕“以产业融合推动多元发展转向、以规划设计构建多层协同格局、以资源整合打造旅游业生态圈”,并取得切实效果。随着中国旅游公共政策不断细化,未来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将呈现“更加注重政策协同创新、更加注重数字科技赋能、更加注重乡村价值挖掘”等典型特征。同时,报告着眼于贫困的动态特征,着重强调增强减贫韧性的重要价值,并结合中国发展样本提炼出“激励脱贫人口自我成长,增强内生动力;培育脱贫人口现代观念,阻断贫困传递;提升脱贫人口生计能力,强化发展韧性;鼓励脱贫人口社区参与,提升发展意愿”等四大阻断返贫的重要治理路径。

图片来源:世界旅游联盟
(罗湘阳、漆香池、李研同学参与报告编写与调研,施佳伟、马喜悦、龙羽佳、陈佳琦、刘晓平同学参与调研。)
撰稿:漆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