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科研成果 -> 正文

李俊清 、胡延龙丨夯实制度基石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发布日期:2024-12-24  来源:   点击量:

作者:李俊清(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胡延龙(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再次强调“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这不仅深刻揭示了制度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突出地位,更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刻理解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基石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可靠支撑和有力保障。我们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完善,再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始终贯穿于国家发展的全过程,始终构成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制度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强调“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要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制度机制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出发,提出并强调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要求强化根本制度的稳固性,完善基本制度的框架,并勇于开拓与创新关键制度。这一要求既在于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在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通过构建稳固且富有活力的制度体系,使各民族切实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以坚实而稳固的制度基石为依托。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中华民族的整体福祉和长远利益为依归,致力于最大限度把各民族凝聚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必然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制度机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所具有的全面性、深层次影响及推动作用。这不仅有利于从宏观层面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和明确的路径,更有利于从微观层面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多样的实践渠道和深刻的情感共鸣。

准确把握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基石的着力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需要深化理论研究与阐释,也需要在实践层面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持续优化的制度体系,而尤为关键的是要确保系统性与协同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以及长效性与可持续性的紧密结合与有机统一。

首先,要突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系统性是制度机制健全的基础,协同性是制度机制建设的关键。制度建设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需要与其他方面的工作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在制度设计上,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制度、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制度践行上,要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入手,完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优化治理模式和治理格局,推动各方面制度系统集成、有机衔接、互为支撑,构建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且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区域、各主体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

其次,要注重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调整和完善制度架构,以及细化和规范制度内容,找准提升制度执行力的着力点,确保制度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内容上,着重在党的领导制度体制机制、共同富裕体制机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体制机制和生态文明补偿体制机制五个层面着力;在操作上,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同时要确保每项制度要素健全、细致明确、规范标准,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在运转上,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和反馈机制,打通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环节,及时发现并解决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以确保制度目标的顺利达成与高效实现。由此,持续扩大体制机制建设实践成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落实。

最后,强化制度建设的长效性与可持续性。不仅要聚焦制度机制的即时成效,更要具备长远眼光,致力于构筑其长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要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制度创新路径;要努力构建稳固的制度机制长效发展架构,如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确保制度机制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持续作用。要善于发挥各族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作用,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从各族群众中汲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智慧和力量。

以夯实制度基石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制度层面不断寻求创新与优化,同时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方面下功夫,以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基石,不断完善和优化制度体系,确保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即是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各族群众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化。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基石,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践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导向。这就要求,通过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营造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持续深化的社会氛围等具体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及实践活动,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强化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建设好、发展好、维护好中华民族共同体。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基石,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不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与强大动力。这就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民族事务治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高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来源期刊:《中国民族》2024年第11期